心灵绿洲

给大脑多一些时间——酝酿效应

发布时间:2020-05-16    作者:李文韬    来源:     浏览次数:


为了解释酝酿效应,我们先来听几个故事:

在古希腊,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,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。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工匠的一样重,谁也不知道工匠到底有没有捣鬼。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。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,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,但都失败了。有一天他去洗澡,他一边坐进澡盆,一边看到水往外溢,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,突然恍然大悟,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。

德国化学家凯库勒长期研究苯分子结构,但同样对苯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方式百思不得其解。1864年冬的某一天晚上,他在火炉边看书时,不知不觉打起瞌睡,做起了梦。这是一个化学史上最著名的梦,苯分子结构的秘密由此解开。凯库勒自己是这样描述的:事情进行得不顺利,我的心想着别的事。我把坐椅转向炉边,进入半睡眠状态。原子在我眼前飞动:长长的队伍,变化多姿,靠近了,连结起来了,一个个扭动着,回转着,像蛇一样。看那是什么?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,在我眼前轻蔑地旋转。我如同受了电击一样,突然惊醒。那晚我为这个假设的结果工作了整夜,这个蛇形结构被证实是苯的分子结构。”

看到这里想必大家对酝酿效应都已经猜到了一二。是的,这种类似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奇妙故事的幕后主使,正是我们在心理学方面所称的酝酿效应。当我们在苦苦思索一个问题好几个小时无果的时候,把这个问题暂时搁置,去做其它事情,等再过一段时间,或许是几天,几个星期,几个月,问题的结果往往会突然伴随着某种机遇出现,像是阿基米德去洗澡,又或是凯库勒的梦。

那么这种心理学效应的原理是什么呢?心理学家认为,酝酿过程中,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,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。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,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,忘记了前面不正确的、导致僵局的思路,从而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。

记得我初中高中的语文和英语老师经常说,考试时拿到试卷,先看一看作文题目,这样往往再进行作文时思路会更加丰富,落笔会更加流畅。现在想来,这应该也是“酝酿效应”的妙用吧。

所以朋友们,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解,不要死磕,尝试去听听音乐看看风景放松一下。等再回头看,说不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。




上一篇: